中國網大運視野 綜合編輯 說山西,話西北。山西與西北就這樣紐系在一起,有人說,西北的山西人真多,尤以甘肅省河西走廊為甚。悠悠的駝鈴漸行漸遠,帶著對神奇西域的向往,帶著對故土眷戀的承諾,他們出發了。
大漠的腳印,在陣陣歷史輕風中,被沉淀深埋。有些人記住了他們,勤勞樸實勇敢的晉商前輩,帶著鏢局、車隊,佇立在咆哮的黃河岸邊與親人告別,兩步一回頭,最終消失在遠行夕陽下;有些人早已忘卻,那份蒼涼的斑駁軌跡中,輾轉著人聲鼎沸的繁榮,所有的傳奇,在古遠的黃金要道里熙攘往來。各地商幫不辭辛苦,長途跋涉販運至此,古屬雍州的甘肅,省會蘭州,就這樣成為西北大地上的一顆璀璨商貿名城。
這里是絲綢之路要道,黃河環繞、大漠相依;這里是不屈的民族聚集地,晉商祖輩們操著一口山西話,一路向西去尋找商機。他們來到這里,從此再未離開。
甘肅山西商會簡介:
甘肅晉商商業聯合會成立于2007年3月31日,經甘肅省民政廳批準,由甘肅省商務廳主管、具有法人資格的民間社會組織,其成員由來自呂梁山、太行山、太岳山、汾河水的在甘肅經商辦企業的三晉大地人士自愿組成。業務涵蓋房地產、礦產業、機械加工、汽車銷售、餐飲服務、醫藥、醫療器械、百貨、生物科技、電器設備等行業,商會現有會員單位200多個。商會自成立以來,多次為公益、慈善等事業捐資捐物,奉獻愛心。傳承、弘揚晉商優秀文化是商會的重要職責,在不斷擴大會員隊伍,搞好自身建設的同時,努力為會員創造和諧、文明、團結、向上的發展環境。
它們在這里守望傳承
解放前,甘肅各個州縣基本上都修建了山西會館。張掖有雍正二年修的山西會館,蘭州市區內有山陜會館、山西會館、三晉會館。它們是守路人,它們是晉商祖輩鑄造的棲息地,守望在這里,見證著絲路往來、絡繹不絕的商貿。一座座恢弘的建筑,讓路過的人們,感慨晉商內有大院,外有會館。沿途各地的晉商會館成為商人們途經這里的會客廳、貿易存貨棧、議事廳,還兼具了老鄉報到處、團拜會、傳信匯、娛樂、祭祀等作用。商客眾籌捐助建筑會館,用科學的方法經營管理。
因為這些會館,絲綢古道變得更加活絡。一座座院落形成晉商群體,聲聲作響的算盤、高亢悠遠的民歌,伴隨一聲大掌柜的“走嘞”,將所有的豪情留在會館中蕩氣回腸。幾經風雨變幻,如今,庭院里的人早已遠去,留下它們,佇立在這里守望,塵封歷史痕跡,將過往的精髓傳承后世。
張掖山西會館在全國所有的山西會館中,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。張掖是古絲綢路上商貿云集的重鎮,從山西、陜西等地來的客商,在張掖開辦了幾十家大商號,他們為了鞏固和擴大自己經營的實力范圍,于是結幫會、設會館,將始建于雍正二年的關帝廟改修為山西會館,會館將宮廷風格與民間建筑融為一體,彩繪、泥塑、木雕等工匠們發揮才智,雕刻出精致的圖騰,錯落有致的會館在這些設計下,起伏開闔、恢弘凝重。
付發生:鑄造甘肅晉商聯合的大廈夢
一位在蘭州生活近30年的山西人,如今,正在努力鑄造著一個晉商大廈夢。1986年,付發生突然接到單位(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五三四工廠)領導委派的通知,要求他帶著6人前往蘭州,以甘肅為中心,輻射陜西、新疆、青海、寧夏省份,開拓西北市場。當時仍屬部隊編制的軍工廠,開始陸續面向社會,主要以制作行業衣服為主,為社會服務提供民用產品等,身為連長的他,顧不上思考太多,帶著團隊便只身挺進大西部。
30年前的蘭州,少了繁華與擁擠,多的是荒涼。這座城市里沒有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,沒有出租車,全城最顯眼的只有一個“招手停”小巴。隨同付發生抵達蘭州的同事,都在感嘆這座西域城市,條件十足艱辛,連日奔跑下來,一點成果都沒有。當周圍積攢失望的情緒時,付發生想著,不如來個“問路-認路-探路”三步走。
那時,付發生經常搭乘著“招手停”從東城跑到西城,四處打聽,上門推薦著工廠的產品。人生地不熟、創業環境艱苦、地域相對落后、當地人的保守意識均成為了營銷最大的瓶頸,因此,吃盡了閉門羹。然而,越是逆境,付發生越不放棄。鎖定目標群體公檢法司、工商稅務等行業服裝需求后,他與團隊堅持著挨家挨戶上門拜訪,加強溝通聯系,終于用真誠、堅持打動了對方,迎來第一單。
1988年,付發生簽到蘭州市場第一份大單,甘肅省工商局定制300多萬元服裝的訂單,這份喜訊傳回運城總部,付發生受到企業大會、小會的表揚。漸漸地,付發生與他的團隊攻占了蘭州市場,成立際華三五三四制衣有限公司蘭州辦事處、甘肅際華被裝物資有限公司。
如今,退休后的付發生在服務于商會的同時,有這樣一個甘肅晉商聯合夢,他想要用“鋼筋混凝土”來締造一座晉商大廈。2008年,付發生加入商會后,讓他更堅定這一夢想,“一定要爭口氣,給老鄉們爭口氣。”
他要締造一座晉商大廈,一個山西人在蘭州的家。這座大廈計劃共建33層,成為“現代山西會館”,將晉商的活動往來都記錄在這里。于是,2011年付發生創建了甘肅晉商房地產開發公司,這不只是一座標志性建筑,付發生如是說,拔地而起的它更似一個標桿,聚集、鼓舞、警醒每一位晉商,讓他們在商海中謹記古訓,以義制利,誠信經商。
對話(Q&A):
Q:作為商會常務副會長,和我們聊聊商會大家庭?
A:我們商會成立于2007年,加入到現在我很感動,我們經常聚在一起,聊聊家鄉話、吃一些家鄉菜、甚至結伴回家鄉,都讓你感受著這里就是家。除了激勵彼此,還有彼此監督,學習晉商祖訓,老老實實做人,實實在在辦事,將誠信為本作為從商基本底線。
任建軍:立志西域水利工程民生建設
48歲的任建軍至今都還記得,16年前,當他得知從老家運城前往甘肅開拓市場時,那一瞬間夾雜著抵觸失落的情緒。那時,他還是運城水利工業廠的骨干員工,成家立業所有規劃的人生都在山西版圖上,從未想過甘肅那片遙不可及的地域。思考幾天后,1999年他與弟弟兩人只身前往天水市,在這個陌生的西北城市,荒涼映照著內心最直觀的感受。剛到天水的頭兩年最為辛苦,任建軍依稀記著小心翼翼問路的情形,方向感并不強的他,依靠雙腿時常步行穿梭于大街小巷,強化自己記憶識別,漸漸地路段都有所熟悉,但是他時常還會想念河東人家,每當有撤退返鄉的念頭時,任建軍就會更加拼命地工作,全身心投入事業中,試圖以忙碌的節奏沖淡想家的念頭。
任建軍主要從事水利工程建設,水利興則農業豐。剛到甘肅的第二年,他便趕上了政策利好,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央關于水利重大戰略,甘肅省水利發展有了重要規劃,為了能夠讓農村安全飲水、中小河流治理、小型水庫建設涉及水利設施改造等,機會來了,可是面對空白的甘肅市場,任建軍和他的兄弟犯起了愁,他們想要成為水利建設中的一分子。于是,兩人便開始去實地考察、到有關部門詢問利好政策,計劃修建的工程地段等,兄弟兩人還負責鋪裝、勘測等,一個項目從頭跟到尾,向同行學習請教。就這樣一步步占領著甘肅市場。在任建軍看來,能夠親歷水利工程建設,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。他在這里不僅忘卻了環境的艱辛,更多了一份使命擔當的意義,以民為本,能夠切切實實地為老百姓做事情,已足矣。
2013年,任建軍從天水遷移到了蘭州市,這座黃河穿越市區中心而過的省會城市,帶給他更多的驚喜。這一年,他找到了甘肅晉商的組織,加入甘肅省晉商聯合會,重拾久違的鄉情。與同鄉們一起做一些有意義的事,成為任建軍一大心愿,經過努力他現在已為甘肅晉商商會的副會長。
對話(Q&A):
Q:和咱們老鄉們聊聊您的甘肅生活吧?
A:剛到甘肅時的幾位朋友,對我幫助很大。直到現在,我都很感激他們。甘肅是包容性很強的西部省份,這里的人樸實、真誠、很好相處;而且語言以普通話為主,溝通基本沒有障礙,生活越久,越喜歡這里。
Q:你眼中的晉商是什么樣?
A:誠信為本,這四個字是基調。從古到今,晉商對甘肅的貢獻很大。而商會前輩們也都信奉誠信經商,誠信永不過時。如今,我每年都會往返老家數次,在那片黃土地尋找延續這份精神。
見習記者 孫佳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