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月14日,主體接近完工的高平至沁水高速公路,就像一條巨龍蟠踞在晉東南太行山的崇山峻嶺之間,建設者們正在對它進行最后的精雕細琢。
全長69.5公里的高沁高速公路是省重點工程,是我省高速公路網規劃“三縱十二橫十二環”第十一橫的重要組成部分,東連長晉高速和高陵高速,西接陽翼高速。全線共有大中橋梁54座、隧道11座。該項目建成通車后,將對本地經濟社會發展,特別是煤炭、煤層氣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。
9月13日上午,記者沿著高沁高速公路平坦的路面來到一處滑坡治理施工現場。只見100多米長、30多米高的滑坡,共卸載土石方10多萬立方米,分6個臺階進行防護,最下面一級是一排拔地而起的粗壯鋼筋混凝土抗滑樁,每根抗滑樁插入地下深度達18米、混凝土澆筑量100多立方米。
由于地質條件較差,破碎帶較多,高填深挖地段邊坡很不穩定,易發生滑塌,類似這樣的大滑塌在高沁高速公路全線有十多處,現在大多數治理完畢。
高沁建管處工程管理部部長楊旭告訴記者,高沁項目有個特點,就是在各個環節上細摳,確保工程質量。他們把這套經驗總結為“嚴把三關”,即嚴把原材料質量關,堅持從源頭上消除質量隱患;嚴把施工過程關,堅持按規范規程施工;嚴把質量檢測關,堅持對質量問題零容忍態度。楊旭指著路旁的邊坡對記者說:“高沁高速公路全線基本為強風化巖石,這種巖石正常情況下尚有硬度,一遇水遇風便可徒手捏碎,根本不能作為擋土墻、護面墻砌筑的石料,原材料全部從遠處購買。這一下,原材料貴了許多,但工程質量卻從源頭上就把好了關。”
據了解,今年上半年路面施工質量檢測中,高沁建管處發現一處右幅約50米稀漿封層厚度不足,立即責令施工單位進行了補灑,以保證水泥穩定碎石基層與瀝青混凝土面層的結合良好;還發現64公里處約80米水泥穩定碎石基層存在離析現象,也推掉重新鋪裝。
細節決定成敗。高沁建管處正是緊緊抓住了施工各個環節中的細節,為整個工程植入了最堅實的基礎,也為工程質量的提升,注入了新的內涵。5月中旬,省交通質量安全監督局對高沁高速公路工程質量進行了抽檢,路面工程質量合格率達96.4%。
高沁高速公路工程目前已經進入后期施工建設階段,路基、橋隧工程全部完成,路面工程完成90%以上,收費站、服務區等房建工程完成95%,交安、綠化、機電等其它附屬工程完成70%以上。
(記者 辛義生 李春耕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