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生活的城市中,每天都可看到工地上忙碌的建筑工、走街串巷的快遞員、認真清掃街道的環衛工……這些人當中,很多都是外來務工人員,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流動人口。這些流動人口在為自己和家人掙錢謀生的同時,也在為城市的建設做貢獻。
試想:如果有一天街頭沒有修車工、沒有送水工、沒有餐館服務員,我們的生活會是個什么樣子?因而,對流動人口,我們應該把他們當成親戚朋友來看待,城市應該把他們當成“新市民”來服務,讓他們共享發展成果。
如果上升到一個高度來看,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最積極的因素,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一大要素。哪座城市流動人口多,哪座城市的吸引力和開放活力就強;哪座城市對流動人口服務得好,哪座城市就擁有更多人口紅利,搶得更多發展頭籌。因為人多人氣旺!
近年來,昆明市出臺了一系列服務流動人口的配套政策,不斷完善子女教育、計劃生育、公共衛生、公共就業、技能培訓、居住條件以及積分落戶等服務體系,進一步解決了流動人口最關心、最現實、最直接的民生問題。比如,中小學敞開大門接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上學;為外來已婚育齡婦女提供市民化計生服務;為流入兒童免疫接種;為外來人口提供維權、法律咨詢服務;甚至對流浪乞討人員也設立了服務“綠色通道”……一系列溫暖人心的服務,體現的是以人為本、均等化服務的理念,是為加快流動人口市民化進程,提升流動人口服務管理上水平的具體舉措。
針對流動人口數量規模的擴大、結構日益復雜化等一些新變化,如何管理好、服務好流動人口?城市治理者能夠提供怎樣的答卷?能夠為新市民帶來怎樣的愿景?需要推出更加接地氣的“政策包”和“服務卡”,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和制度環境,逐步完善流動人口在勞動就業、衛生醫療、戶口遷移、計劃生育、子女入學等方面的待遇和服務,切實為他們提供更好的生產、生活和創業條件,讓他們體會到暖暖的城市人文溫度。
找準流動人口管理服務工作的“增長點”和“發力點”,才能切實提升公共服務和管理水平。盤龍區成立昆明首個流動人口服務管理辦公室,出臺工作方案:將在各街道設立流動人口服務管理中心,每個社區(村委會)至少設立一個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站。從今年起還將把此項工作納入年度目標考核內容,實行“一票否決”??梢哉f,盤龍區在服務流動人口方面出臺的舉措,是一種社會治理創新,也邁出了由管理到服務變革的重要一步。
創新服務“新市民”是擺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一件大事。各職能部門要各司其職,又要形成合力,要從深化改革的全局和戰略高度出發,從經濟新常態下昆明人口發展的趨勢出發,充分認識流動人口與昆明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關系、與城市安全運行、與社會和諧穩定等社會治理體系有機結合起來,通過抓鐵有痕、踏石留印的創新服務,讓流動人口更好地參與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建設,共享城市發展成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