臺上是掛職 “第一書記”的王晉,臺下是40多名村干部和村民代表;臺上匯報的是當時任職目標承諾的改造村級組織活動場所、街巷硬化、村容村貌整治、壯大蔬菜種植規模等事項,臺下點評的是工作中的成就和不足,還有現場打分測評。這是2012年12月20日出現在長子縣丹朱鎮大李村述職評議現場的一幕。
與王晉一樣,全縣48名在后進村掛職的“第一書記”,都要過這樣的“群眾關”。他們以忠實的工作作風贏得了當地群眾的信任和贊譽。這是長子縣從縣直機關選派優秀黨員干部到后進村掛職“第一書記”后出現的新氣象。
去年6月,針對全縣后進村黨組織存在的“領頭雁”能力不強、黨員發揮作用不大、轉化升級內力不足的現象,長子縣委從全縣400多名縣直機關科級干部中選拔了48名優秀黨員干部,直接派駐48個后進村掛職“第一書記”,結合當前各項工作,對村黨組織進行整頓。在選拔中,他們將黨性原則強、組織能力強、發展意識強、服務觀念強、解決問題能力強作為重要標準,突出所在部門優勢和個人特點,針對性地進行幫扶。對屬于班子問題的后進村,他們選派了長期從事黨務、人事工作的干部;對屬于基礎設施滯后的偏遠村,他們選派了交通、水利、電力等部門的干部;對屬于發展落后的窮村,他們選派了發改、經信、農業、畜牧等經濟部門、涉農部門的干部;對屬于村情不穩的亂村,他們則選派了公檢法司等政法部門的干部,集中時間進行幫扶整頓。同時,組織部門從48個后進村中倒排出25個情況復雜的村,作為縣四套班子黨員領導干部黨建工作聯系點,與“第一書記”一道幫助晉位升級??h委將幫建一個好支部作為第一目標,要求“第一書記”要有幫建思路、幫建對象、幫建資金、幫建項目、幫建成效,下達了幫建目標不實現不撤離、熱點難點問題不解決不撤離,群眾不滿意不撤離的硬任務,并強化了縱向監督、橫向比較、群眾評議的立體式管理模式。不久前,縣委專門組織有關人員,對48個后進幫扶村進行了觀摩和現場測評。
選派“第一書記”進駐后進村以來,48個后進村黨支部全部實現轉化升級。同時,“第一書記”還為民辦實事、解難題,共解決各類突出問題70多個、辦惠民實事150多件、爭取各項幫扶資金500多萬元,幫助村民上項目50多個,48個村的村容村貌也有了明顯改觀,農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后勁顯著增強。(楊天聞 吳帥瑜 王志軍)